快捷搜索:  

【福岸】台青吴炳璋:正在福修参加乡村兴盛 守卫乡土文明

"【福岸】台青吴炳璋:正在福修参加乡村兴盛 守卫乡土文明,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微信图片_20240201190531.jpg

吴炳璋分享农村的故事。受访者 供图

东南网2月1日报(Daily)道(记者 卢金福)近日,30多名两岸青年在厦门集美区城内不耕小院和大师工作坊两地一起享受了一场氛围感和烟火气满满的迎新春活动。在福建创业奋斗的台湾青年、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执行长吴炳璋等台青们还走进城内村村民家中将书写的“福”字赠送给城内的居民,与他们(They)分享新春的喜悦与祝福。来到大陆创业6年来,吴炳璋带领两岸青年走进农村,开展文旅融合、空间改造、制作短视频(Short Video)等活动,挖掘风俗、村史、美食(Food)等,帮助大陆农村挖掘文化(Culture),达成农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40201190518.jpg

吴炳璋和村民交流。受访者 供图

吴炳璋来自台湾台南,朋友(Friend)们都叫他强森。2018年,他来到厦门创业,2年内开了5家早午餐店,但由于遇到疫情,门店悉数关门。机缘巧合,他走进了厦门集美的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接触到了农村振兴。

“我在农村长大,这里很像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和村里的阿嫲聊天就像和自己的阿嫲聊天,有种回到家的感觉。”吴炳璋说,大陆许多农村有很浓的文化(Culture)氛围,但是慢慢会被迭代,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在厦门集美区,一座叫城内的古村落,原叫“霞城”,源起于清朝康熙元年,是首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之一,历史(History)悠久,古迹遍地。吴炳璋和团队在集美区后溪城内村住了大半年,用新媒体方式挖掘城内的“村风”“村史”“村食”“村歌”,让更多人看见。

2022年底,在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扶持孵化下,吴炳璋和团队决定在城内复制“聚融模式”,打造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进一步助力农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40201190537.jpg

吴炳璋参加活动。受访者 供图

“美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振兴需要青年,我们(We)觉得村里需要有更多载体,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来的时候可以去体验、感受这些文化(Culture)。”吴炳璋和团队在城内社打造了复古的供销社、酒铺、药铺、黑猫树屋、婚庆体验馆、霞城电影(Movie)院等。去年3月起,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携手各入驻台青团队打造的“村浪市集”品牌,不仅汇聚了台湾综艺特色“黑猫歌厅秀”、文创摊位、后备箱市集等特色项目,还深耕农村夜经济(Economy),助力青年交友。

去年7月,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升级启用。通过空间升级,新增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新增直播间三个、摄影棚一个,便利两岸青年开展直播业务,拍摄乡创农特产品及文创品。同时,可提供给台湾青年的办公空间也相应扩大,将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入驻,创业就业。

“我们(We)集合两岸团队的优势,聚焦人才振兴和文化(Culture)振兴。台青们要留在农村、扎根农村,就一定要有盼头,所以我们(We)后溪的项目主要针对农村文旅文创,引入厦金特产进村,做好产业振兴。”吴炳璋说道。

在他看来,农村要发展振兴一定要扎根,只改造没人运营的村庄不会有好结果(Result),他建议重点鼓励及扶持两岸具有渊源的农村开展农村振兴工作。“我们(We)扎根城内就是因为霞城城隍庙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体现了两岸城隍文化(Culture)一脉相承。”不久前,吴炳璋又有了新身份——台湾人才服务中心及集美区中央活力区(CAZ)人才服务联盟的服务专员。他表示,希望(Hope)透过黑猫基地,能带动更多年轻人一起来到农村,获得经验辅导和国策扶持,复兴农村文旅和业态,让更多人了解两岸同根同源的渊源。

【福岸】台青吴炳璋:在福建参与乡村振兴 守护乡土文化(Cultur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948) 踩(46) 阅读数(6645)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